`
love~ruby+rails
  • 浏览: 830702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1
  • 来自: lanzhou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信息网络安全也会Google化吗?读Jeff Jarvis的What Would Google Do?

阅读更多

What Would Google Do?(COLLINS BUSINESS, 2009) 是Jeff Jarvis的一本猛书,它总结了Jeff关于Google时代的新经济法则,并非常有创意地探讨、预测了Google对于若干行业的打击和再生,例如Google航空,Google电力,Google餐厅,Google电话电报公司GTT,Google保险公司等。这本书的中文版应该是已经出版了。

这本书和Chris Anderson的长尾理论(The Long Tail)在话题和理论方向上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。它们都以互联网时代、尤其是Google时代背景下,宏观上出现了一个由紧缺(Scarcity)经济向丰饶(Abandunce)经济的深远改变。这个改变深刻地影响了、也正在影响着当前各个行业的业务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。虽然两位作者主要从传播媒体、流行音乐、广告等行业来论述了长尾理论、丰饶经济、原子掣肘(Atom is a drag)等,我们相信这些理论对于我们IT基础设施服务、对于信息网络安全都有深刻的影响。

掩卷而思,尝试着将Chris和Jeff总结的法则们融汇到一块,再回到我们的身边、我们这个行业,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。下面罗列了一些我自以为启示意义更大、更有直接影响的法则,分享一些我的看法,也希望你能和我们分享你的:

Your worst customer is your best friend.
Your best customer is your partner.
Your customers are your ad agency

互联网/Google时代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媒体舆论控制权的转移,原来大量广告轰炸控制舆论从而获得品牌、订单的传统营销手段受到了重大打击,众多的草根博客、论坛等正在扮演着传统营销颠覆者的角色,“口碑”营销越来越受到重视。更为深刻的是,互联网不仅是新的营销和广告手段,并且还成为最为重要的需求和客户服务的平台,其实时性和互动性注定会彻底战胜传统的市场调查和呼叫中心。在此背景下,Jeff总结了若干法则,我从不同的章节里把上述三条拿了出来,放到一起,成为一个开放问题:如何看待你的客户?和他们的价值?
我们知道在中国,企业IT市场有很重的关系型销售的特点,即使如此,我们是否已经充分利用了企业IT组织之间的共享和交流?要知道企业IT人员宁愿相信竞争对手同行的话,也不怎么相信销售的许诺。如果考虑到互联网和国际市场,充分利用社区的力量、建立技术人员的热情,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市场和营销的投入产出。

The link changes everything.
If you are not searchable, you won’t be found
Do what you do best and link to the rest

我相信,坚持”酒香不怕巷子深“的超古典市场理念的理念已经为数不多了,能够将其发挥到极致,通过“过度”保密,从而引起公众的强烈好奇感达到营销目的的Apple也不容易让大众们模仿,谁让你不是Steve Jobs呢。留给我们的是Google时代的口碑和链接法则。链接就是信任和推荐!

Be a platform
Get out of the way

数年前,有大师预言:“操作系统当死,平台当兴”,今日应验。在Vista失败的巨大阴影下,反衬的是“平台”的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成功(不过此“平台”非大师所称的彼“平台”)。

  • – Google(不管是Google Maps, 还是Google Docs等所有Google产品都是按照开放性平台来建设和服务的),
  • – Facebook(当然是平台,开放性带来无数个新应用的自由开发和交易),
  • – Skype(名副其实,它的API是Skype完全成为一个网路平台,任由其它应用自由运行于其上),
  • – Twitter(不是吗?), 等。

既然称为平台,就要具备一个基本条件,就是允许用户之间自由地do business,欢迎客人们在自己的花园里跳舞。而提供者则退身其后,安静地倾听用户们的需求,迅速地推出用户们急需的功能(这不是平台的标准定义,是赵粮定义,呵呵)。
很多人、很多公司都有一个“平台”梦。可是,成就一个“平台”需要提供者具备真正的“开放”的胸怀、敢于开放的勇气。

Small is the new big
The mass market is dead – long live the mass of niches
Atoms are a drag

看到3rd公司的市场分析报告,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需求只占到总体安全市场的1/3左右。这个数字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可是1/2左右。呵呵,WWGD讲的不是这个意思。
WWGD告诉我们的是,客户其实有很多很多非常个性化的需求,这些需求在互联网年代会迅速的迸发出来。急需执着于开发one-size-fit-all的产品,依靠市场广告销售手段推出去,希望它成为热门主导产品的想法,很有可能是走不通的。
这个主意是对软件架构师的具大挑战。面对如此大量的niches用户的个性化需求,如何控制住自己的研发、生产和服务费用?充分利用比特对原子的复制优势?架构设计足够灵活吗?足够开放吗?容易定制吗?服务模式是否充分考虑并挖掘了来自用户和社区的可能的、潜在的、巨大的贡献?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